艺术与传播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中的科研实践环节,注重考察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促进“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建设。每位研究生科研实践学分的取得都要采取答辩的形式,经由专业老师评议肯定后方能通过。本学期,2011级美术学研究生张丽选择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她的科研汇报,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也很好地加强了师生及朋辈间在专业领域的交流。
12月23日晚七点,犀浦校区八教的艺馨沙龙布置得温馨惬意,张丽题为“靠近??寻释与观读他们的当代艺术作品”的交流就在这里开展。此次主题交流是以她今年8?11月在北京各艺术中心参观时看到的艺术作品为线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活动由美术学系系主任洪毅教授主持。
洪教授首先表示,大家能够通过张丽的展示更多地了解当代艺术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主讲人张丽自己也说到,在北京参观画廊和当代艺术中心,是“希望能离艺术家更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艺术空间”。大屏幕上,张丽先后展示了在魔金石空间、林冠艺术基金会、佩斯当代艺术中心、麦勒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空白空间、香格纳画廊、北京当代艺术馆等展出的画作、摄影、录像、装置、雕塑、行为艺术等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随后解读了作品背后的艺术家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剖析及其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在说到麦勒画廊的艺术家鄢醒时,张丽很高兴地说这是一位她非常喜欢的80后艺术家。鄢醒有一个九频高清录像作品《脏的艺术》,体现着他对于转译的独特理解;作品《列宁在1918》是一个混合媒体装置,他“试图通过对艺术史的提炼构建起一段不曾存在的隐晦历史,从结构、排序到对形象的再造、对文档的梳理,都是一次极具探索性的实验”。此外,张丽还特别讲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谢德庆,他在1980到1981年做了持续一年的行为表演??打卡,每一小时去打卡一次。“谢德庆是以自我监禁的方式,暗示一种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孤绝与困境。”正是这位行为艺术家让张丽对行为艺术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近两个小时的分享后,张丽就为大家展示了她此前做好的三组行为艺术作品的影像和图片,并向老师同学讲述从准备到完成的整个过程。
互动环节,在场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行为艺术中选择自我捆绑的方式”,张丽说起此前曾在画画状态很差的时候把自己绑起来缓解精神压力,她觉得其实这种行为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而后也有同学提问:“听你说到‘意味’,就你而言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才是有意味的?”针对这个问题,她也举例做了解释,并说道:“要有意味,那么这种艺术形式肯定要让我有情绪的迸发点。”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之后,洪毅教授总结说:“张丽做行为艺术的勇气是非常值得赞许的,稍显不足的可能就在想法上,做艺术一定要有成熟的想法。”最后,洪教授鼓励大家能够借鉴这样的交流方式,希望同学们课外的时间更加注重实践学习,将所观所思同大家分享,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