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特推出专版,刊载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十六次会议上学者们的精彩观点,探讨中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如何提高中文学科学术群体社会影响力、分享经典阅读的魅力。
报道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http://www.cssn.cn/gd/gd_rwxn/gd_ktsb_1696/hwzwzydxzgctwhbwz/201406/t20140616_1212556.shtml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PDF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报消息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8001-0-1.shtml
人民网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7948-0-1.shtml
光明网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7950-0-1.s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7958-0-1.shtml
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7959-0-1.shtml
成都日报http://news.swjtu.edu.cn/ShowNews-7949-0-1.shtml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报道如下:
捍卫中文尊严 打响中国传统文化保卫战
——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十六次会议纪实
大学是追寻真理、探究学问和传承文化的场所,学生的第一责任是读书。阅读经典可让学生学会专注于高尚的情怀、伟大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细节和庸常俗欲所支配。为推动中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高中文学科学术群体社会影响力,分享经典阅读的魅力。
6月7日,全国重点大学中文专业领军人物齐聚8858cc永利皇宫登录,探讨“中文人才培养与经典阅读”。来自大陆地区近30所重点高校和首次参会的6所港台地区高校代表,以及8858cc永利皇宫登录校长徐飞、党委副书记何云庵和副校长冯晓云等参加了论坛。会上,8858cc永利皇宫登录校长徐飞作了专题发言。本版特刊载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核心部分,以飨读者。
一、文科:大学的底色和底蕴
8858cc永利皇宫登录校长 徐飞
如果说理科是一所大学的底气和砥柱,那么文科就是大学的底色和底蕴。文史哲就像是交响乐里大提琴的角色,固然小提琴的声音十分华丽明亮,但是如果没有大提琴的存在,交响乐就失去了它的底蕴。要建一所高尚的、有灵魂的大学,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一定要有思想光辉、人间温情和慈悲情怀,一定要有强大的文科。大前年我去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参加世界校长高峰论坛,会上我提出现在的很多大学,包括一些欧美精英大学,已堕落成为职业培训机构了。看上去学生的就业都非常好,受到了劳动力市场的欢迎,但学校过分地强调专业技术和就业素养,严重忽视精神层面的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必须要捍卫文科的尊严,捍卫中文的尊严,要对这些“无用之用”的学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校在通识教育、创新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大学要有灵魂,要有思想的光辉,要有苍生的情怀,要有人间的温情,通识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人格塑造方面责任重大。除此以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作为权威媒体的央视,也在力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这本身就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拯救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我是西南交大第65任校长,来到西南交大之后,我最大的惊喜是发现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这让我喜出望外。据我所知,在理工科院校中,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只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8858cc永利皇宫登录。
8858cc永利皇宫登录党委副书记何云庵
中文学科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发展中文学科对每个学校而言需要做的事很多,有很多课题都是我们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在一些领域,学校根据其师资上的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出自身特色,虽然会有所取舍,但是这会让学校得到发展。话说来简单,但事情做起来却比较难,怎么样取舍,怎么样办出学校中文专业的特色,是我们中文学科需要认真考虑的。所以很高兴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聚集到8858cc永利皇宫登录,一起来商讨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中文教育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徐富昌
在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时,往往会牺牲掉很多学科专有和应有的特色。在这种情境下,如何使中文学科的发展既具备固本意识、文化意识、母语意识、素质意识、时代意识、特色意识,又能应对国际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是我们要注意的。现代化的价值最终往往都被归结到技术和资本,一切都会被科学化和市场化。也就是说,现代化主要在强调创新和发展。中文学科的重点则不然,中文学科自有其超越性和优越性,但中文学科又不能全然忽视现代化或国际化。因此,未来如何在探索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办学方式中,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教学内容和加强教学手段,并符合现代化趋势,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 黄德宽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西南交大中文学科从大学语文教研室到如今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通识教育还是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中文学科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文史哲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文学科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对其地位的强调,为中文学科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跃红
中国语言和文学不仅仅是解决“灵魂”的问题、传统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问题,语言和文学,也是生产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中国GDP超过所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英国人一点都不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有英文,有莎士比亚,只要有英国的语言与文学、艺术与音乐,那么日不落帝国的第二个太阳就不会落下去。事实的确如此,英语、英国文学、英国的艺术和音乐,每年为这个国家创造数以千亿英镑的价值。乔布斯也说过,苹果的成功,既是技术美学的成功,是心理学的成功,是市场意识的成功,更是人文学的成功。当今的时代是个跨学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跨学科的时代,人文、自然科学、理科的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那么,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中文,也应该与其他学科有所融合。
二、中文人才培养向何处去?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赵振铎
中文专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到底培养作家还是学者。作家也好,学者也好,只要学生能够把基本的东西学懂,能够合格就行了,不要要求太多。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但是有写作天分的,可以录取进来,这并不受影响。我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但也要求学生对于基本的东西(比如古代经典)要学扎实。“无为而治”,学生只要学好功课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如果管得太严,让学生像只小老鼠,培养出的学生会比较死板。所以对于培养人才来说,要讲究“无为而治”,只要学生遵纪守法,能完成学业、作业就行,其他的松一点没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洪波
学中文的大学生毕业后需具备别的专业不具备的能力,比如背古文、作古诗,具备一个“人无我有”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应把中文专业的基本功抓好,然后围绕这个基本功进行培养。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的制度体制问题,第二个就是学生自身学习心态和专业取向,第三个就是老师在本科教学上的投入。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把经典阅读、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基本功塑造联系起来,让“小学”(古代指“语言文字之学”)先行,才能有较好的古书阅读能力。
台湾逢甲大学文学院院长廖美玉
台湾地区的大学中文系人才培养,比较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背景。同时,中文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除传统中文系,还有经学、儒学、国学和应用中文、文学创作等。在中文系经典阅读里面,一般分为中文系和非中文系的学生两部分。专门针对非中文系的学生包括基础阅读书目和延伸阅读书目两个层次,延伸阅读书目与基础阅读书目相关,但选择阅读的版本不一样。精读是经典阅读的一个重点,现在年轻人是所谓的电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阅读经典的能力越来越差,因此精读经典是十分必要的。
台南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林登顺
中文系毕业生大概有1/4会继续做研究,约70%进入社会。我之前参加一个实用文体的工作会,谈到中文系毕业生到社会后比别人强的能力就是文字运用,有哪些工作需要文字能力呢?比如说广告、企划。文字能力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还有人格魅力的素养,要从小朋友抓起,引领他们背诵经典,这样经典阅读及传统文化的推广效果才会更好。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部主任郭鹏飞
香港地区的大学中文系对于本科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能阅读中文元典,是必要的,一些大学将经典放在核心课程里面。香港地区各个大学上课的形式,以前完全是依照英国剑桥、牛津制度,所以它是非常传统的英式教育,课程很少,老师授课的课时也很少,主要有一个导修。导修是一个大课之余学生自己学习的一个东西,一般就是学生分成几个组,一组有五到六个人,老师给一个命题,要学生写一个导修报告,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同学参与这个报告讨论,老师再进行引导、纠正。这个在香港地区的大学教育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为了培养学生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典阅读:困境与回归
8858cc永利皇宫登录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 杨文全
经典阅读之所以现在还在强调,一定是有重谈经典意义的必要性,这可以看作是在经典失落的现实困境下的一种回归。我们都知道,经典一定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淘洗之后,还能够被学界广泛认同的典籍,这些典籍保存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蕴藏着我们民族的各种经验、感悟等等,这是深植于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的一种血脉、精神和价值。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海量、快餐式阅读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经典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承担起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不随波逐流,就需要通过与先贤智者的心灵对话,保持一种清醒的、纯净的心境和一种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经典阅读”不失为一剂良方。
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 沈立岩
“经典阅读”这四个字里面,有名词也有动词。经典与阅读之间,既有一种很自然的联系,同时也是一种矛盾。其实经典是由阅读形成的,如果没有人阅读,也就没有经典。法国的一个学者说过,一般发表了30年之后还有人在读的,就可以变成经典。经典还有个说法就是,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去读的作品。所以要去读经典,这里面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大学的中文教育本身就是经典的一部分,经典是通过阅读而变成的,而大学教育恰恰是经典构成的一部分。现在这个体制下,科研对于老师来说比教学重要得多,他们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让他们去教学生读经典,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程金城
经典阅读在学校变得机制化,这个机制包括学校,也包括学员。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检查跟阅读机制之间是有矛盾的。概论的东西越来越多,具体的东西越来越少。希望我们今后的经典阅读,不要变成只有少数人去阅读经典,而应该在大学里变成一个自然或必然的事情。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空间、时间常常被网络的事物所占用。学生阅读经典要有兴趣,要有阅读经典的欲求与意识,就需要有人去引导。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 郑卜五
什么是经典、经学,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我们把它叫做“经”,那些“典”就是名家思想,我们把它当作典籍。读经典,要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在我校经学研究所,我们提倡“经学生活化,生活经典化”,让经典融入生命当中,是我们所期盼的目标。人类不可以选择自己的故乡,但是可以选择自己心灵的故乡,经典就是我们的心灵故乡,希望经典学成为经典爱好者的心灵归宿。
嘉南药理大学儒学研究所所长汪中文
一个大学毕业生,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还有接近1/4到1/3都不是属于专业的知识。可是非常多的大学毕业生把这一类非专业知识的公共课当作是影响学分的东西,认为这些科目对他们成长意义不大。所以学生上课基本不太愿意听,专业老师去教这些公共课时,也不知道怎么去教。教的人不用心,学的人也不认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大家就觉得通识类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要推动大学的通识教育,应将中文中的文学与人生哲学推广到其他学科。
四、经典阅读路径何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
对于阅读经典,大家的认识是一样的。学风的根本是学生基础扎实。在今天,怎么样让大学传承文明的基本任务,不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如何引导推广的问题。我们都做过很多努力,关键是怎样做,如何去做?我觉得阅读经典要从体制内做起,从课堂上入手,对规定的这些元典要进行课堂抽查与默写,以提高和加强阅读的质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元典阅读”就贯穿在本科教材编写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使“经典阅读”进入到了体制的考核之中。
8858cc永利皇宫登录中文系主任汪启明
在兰克的 《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福格尔的《铁路和美国经济的成长》相继摆上西方中产阶级的床前案头,供他们进行智力操练的时候,我们却热衷于《百家讲坛》和《明朝那些事儿》似的碎片化阅读。在有些人心目中,乱编历史、恶搞圣贤,以西方伪文化观为参照系攻讦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时尚。因此,学习经典,让每个中国人成为心智健全的国民,是当代大学的责任担当。经典不仅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大纲,更要在各行各业、各种媒体及网络中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形成风气,不至于让中华民族的“根”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断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姚建彬
外国经典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具有三方面的意义或者说价值。第一,它能增进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第二,就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论从国家层面来讲,还是从个人层面来讲,经典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比较意识与世界眼光。第三,我们阅读外国经典,不是把话语权让给了国外,而是通过对照、参照外国经典,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刘悦坦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早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就是靠个人经验;后来进入工业社会,靠的是标准化、大规模运作;再后来就是今天的服务社会,再往后进入体验社会。服务社会有一句话,叫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说得有道理,但真正彻底的应该是,“科技以懒人为本”。今天的教育也是一样,对教育的服务,应该让人越简单、越方便、越容易接受越好。正如孔子所说,研究问题两端就能把它彻底弄明白。当下学生不愿意读名著,不愿意读经典,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把它变得更简单、更利于理解,如把它变得“视听化”,对于诗歌类的,可以把它“诵读化”。
中国政法大学8858cc永利皇宫登录副院长赵文彤
如何让学生积极阅读经典,我们在体制内和体制外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形式,课内就是老师带读,第一学期是传播理念,告诉他们经典对专业学习的作用,还有就是对人生的大作用,塑造个人精神和人格;同时,我们有很多精品的研读课,老师带学生选一个很好的版本,领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并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与经典阅读“拥抱”。另外还有直击作家的讲座、沙龙和学生主讲的一些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五、经典阅读要入体制、接地气
8858cc永利皇宫登录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徐行言
阅读要让同学习惯于通过读原著和元典汲取知识和思维方法,而不是只会走捷径,满足于读概述、评论和介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好地发挥课堂引导作用,每门课都应根据课程的目标向学生推荐值得研读的书目,同时将课内要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堂讨论、读书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督促和检查,使之成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方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动性和成效,最终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成为既能传承文明,又能自觉反省传统,创造新文化,进而引领社会风尚的知识精英。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 汪维辉
阅读经典要让学生有积极性,愿意去阅读经典,行为动力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兴趣,这是最好的动力。另外,功利也是一种动力,有名有利有好处,学生愿意去做;还有就是被逼的,给他们压力,要求他们必须完成,不完成就没有成绩,这个也是功利的一种动力。现在我们对学生阅读经典主要采取压力,要求他们必须做或有些考核,若没有严格的考核,是不会奏效的。倡导经典阅读关键是落实问题,要让学生们真的去读一些经典,不要读太多,要有一个适量的原则,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经典,使其产生一种成就感,发现和领略经典魅力,其效果就出来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 陈引驰
我们应该要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目标和未来的去向是否可以大致形成一个共识。现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片段化。在本科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要使本科生进入整本文本阅读中,使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针对硕士生,则要求其对整篇或整本的文本有一个内在脉络的掌握,这样可以使其有一个分析的概念。博士阶段要求更深,应该要有对文本分析的能力。博士生不是对经典本身进行探讨,而是利用文本来深入分析一个问题。人才培养要落实到教学对象上,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有区别。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 张显成
经典阅读,实际上就是要了解文献。经典阅读与人才培养关系很密切,如果我们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对这个文献根本不了解,肯定就没有读懂文献原本,或没有正确地读元典。倡导经典阅读,对老师基本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倘若老师自身基础不牢,那其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出现的问题就会很多。
此外,还有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提出经典阅读应分两个层次,中国人民大学朱冠明教授认为经典阅读可分熟读、精读和泛读三类,陕西师范大学苏仲乐教授和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提出以课程引领经典阅读,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西北大学段建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何言宏教授提出经典书目遴选要有多样性与可操作性等精彩观点。浙江师范大学吴泽顺教授、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中山大学林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余佳教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军编辑也作了精彩发言,限于版面,在此未能一一刊载。
(本版由刘思文供稿、吴运亮整理,照片由吴运亮拍摄)